为落实中国科大“‘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营造“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浓厚学术氛围,激发全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部署,主动参与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研发实践,推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6月23日,我校举办图书馆VIP第五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
本届论坛以“推动科教融汇 深化产教融合”为主题,由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以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形式进行,主论坛特邀学界和业界专家作主题报告,分论坛由同学们自发报名参加、依次报告。
上午9:00,学术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在先进技术研究院未来中心B0报告厅举行。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恒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赵彦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某研究所某研究室主任黄鋆应邀作主题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石龙、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兴权、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连德富、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冷用斌、中国电科研究生院(党校)校企合作部副主任易勇出席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开幕式、主论坛由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思敏主持。
开幕式上,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兴权发表致辞。李兴权副院长首先对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特别提到院内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和企业孵化的显著成效。他表示,举办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是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交流平台,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推动科教融汇、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现代工程领军人才奠定基础。最后,李院长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感谢所有参与和支持本次论坛的嘉宾、老师和同学们。
我校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恒安教授作题为《从纳尺度力学到宏观应用》的报告。吴恒安教授首先介绍了他在微纳结构材料多尺度力学与材料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他分享了非共价界面微纳结构材料的一般强韧化理论,并结合贝壳铰链结构的组织耐疲劳原理,揭示了自然材料在抗疲劳性能上的独特优势。这些研究不仅为工程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还展示了仿生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现有研究他进一步探讨了纳米限域传质与非常规页岩油气开发的关联性,介绍了石墨烯纳通道的限域传质机理。最后,吴恒安教授对其报告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微纳结构材料在未来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他勉励在场的同学们,要面向国家需求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实现从科学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赵彦杰研究员作题为《智能无人集群——改变未来战争的颠覆性力量》的主题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智能无人集群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潜力和深远影响。智能无人集群具备高度自主性、协同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快速作出决策并执行任务,极大提高作战效率和减少人员伤亡。同时,赵彦杰副院长也指出了智能无人集群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报告的最后,他指出,发展智能无人集群是构建无人作战体系的必由之路,希望大家关注智能无人集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共同为构建和平、安全、繁荣的未来世界贡献力量。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无人集群将成为改变未来战争的重要力量,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所黄鋆研究员作题为《关于航天最新推进方面的研究: 航班化运输空天动力重复使用技术研究》。他首先介绍了发动机综合热管理及发电技术,强调了综合热管理技术在提升发动机工作时间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了通过关键部件结构和材料的优化设计,实现发动机高效散热和持久使用的最新进展。接着,他阐述了发电技术的创新、热应力控制技术、发动机寿命评估和疲劳耐久性、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最后,他号召与会者共同努力,推动航天推进技术的发展,实现航天事业的更大突破。
下午14:00-17:30,由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分别牵头承办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能源动力”“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生物医药”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各分论坛分别由我校王永教授、冷用斌教授、吕兴霖教授主持。
我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进展汇报。我校13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报告点评嘉宾,对各分论坛学术报告的成果情况、研究不足和改进方向进行了专业点评。论坛最后,各分论坛专家评审组宣布学生获奖名单,全校3位工程博士研究生荣获“图书馆VIP第五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奖”、5位工程类博士、硕士研究生荣获“图书馆VIP第五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报告提名奖”。